大豆、玉米生产中后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和气象灾害多发重发期。为切实抓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后期田间管理,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的丰产丰收目标,特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田间管理
应重点抓好水肥管理、病虫防控、控旺防倒等措施,全力提高大豆、玉米单产水平。
(一)水肥管理。大豆、玉米生长中后期需水较多,当土壤含水量低于60%时,应立即浇水,宜浇小水,不宜大水漫灌。对前期施肥量不足、长势较弱的地块,可结合病虫防控和化学调控,及时喷施尿素或液体氮肥、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补充营养,延长叶片功能期,加快灌浆速度,增加粒重,提高产量。
(二)病虫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合理进行统防统治。可安装杀虫灯、信息素诱捕器和释放赤眼蜂等进行绿色防控,病虫害发生较重地块可采用杀菌剂、杀虫剂、增效剂、调节剂、微肥“五合一套餐”防治1~2次。大豆重点防治点蜂蝝蝽 、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烟粉虱、蚜虫、食心虫、病毒病、叶斑病等,特别注意大豆“症青”的监测和防治;玉米重点防治玉米螟、黏虫、草地贪夜蛾、桃蛀螟、褐斑病、锈病等。
(三)控旺防倒。对于播期较晚且出现旺长的地块,可在大豆盛花期前用多效唑·甲哌鎓可湿性粉剂对水喷雾,防止植株旺长,预防后期落花落荚。控旺调节剂不得重喷、漏喷或随意加大剂量,过了适宜施药期也不得喷施。如喷后6小时内遇到降雨,可在雨后酌情减量补喷。大豆结荚鼓粒期应避免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二、防灾减灾
大豆、玉米中后期,高温、干旱、阴雨、寡照、渍涝等气象灾害易发,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灾情监测预警,全力抓好防灾减灾各项措施落实,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影响。
(一)高温干旱。高温干旱对大豆开花结荚、玉米穗发育影响较大,加强监测预警,指导农民及时灌溉,以水调温,适时喷施磷钾肥等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植株抗逆性。
(二)大风。大豆、玉米生长中后期,遇到大风天气出现轻度倒伏,植株可以重新直立的,应及时喷施叶面肥,促进恢复生长。若大风导致严重倒伏、植株折断影响产量,要及时去除或做青贮,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三)渍涝。当遭遇暴雨或连阴雨天气时,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做到雨停田干,降低土壤和空气湿度,促进植株正常生长。受涝地块土壤养分容易流失,排涝后应及时在大豆带和玉米带之间追复合肥(N-P-K:15-15-15)10公斤,或适当喷施叶面肥,减少对产量的影响。
三、适期收获
根据大豆、玉米成熟顺序和种植模式,合理调配机械,适期进行收获。
(一)先收玉米后收大豆。玉米在完熟期收获。4:2模式应选择整机宽度小于等于1.5米的2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4:3 6:3模式应选择整机宽度小于2.1米的3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若大豆出现倾斜或倒伏情况,应在玉米收获机上加装分禾器。
(二)先收大豆后收玉米。大豆叶片全部落净,摇动有响声时收获。4:2、4:3模式应选择割台宽度大于1.4米、机宽小于2.3米的自走式大豆联合收获机,6:3模式选择割台宽度大于2.45米的自走式大豆联合收获机。若玉米植株出现倒伏,在大豆收获前对倒伏玉米进行人工清理。
(三)大豆玉米同时收获。大豆、玉米同时成熟,可用现有大豆和玉米联合收获机分别收获。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