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报名”“阳光分班”政策全面落地,课后服务“百花齐放”,“幼小”“小初”科学衔接,智育独大走向五育并举,新增各级各类校舍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全环境育人新格局已然成型……这些发生在学校、学生间的点滴变化,汇聚成为德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巨大合力,详细展现出“优学在德城”教育品牌建设的行进轨迹。
近年来,德城区立足“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民生幸福更有‘质感’”,全力实施“123456”工作路径,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教育评价改革、‘双减’落实落细”为双重点,以打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攻坚战、中小学改造提升攻坚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攻坚战“三大战役”为主抓手,建强建优校长、班主任、教师、教研员“四支教育铁军”,创建文明、平安、书香、健康、智慧“五好校园”,实施党建引领、师资提升、立德树人、质量提升、安全稳定、满意度提升“六大工程”,最终打响“优学在德城”民生名片,将“答卷”写进百姓心里。
联盟+集团 “组团推进”共成长
周末时间,是北斗七星教育联盟的老师们集聚一堂,共商课堂教学妙招的好时间。北斗七星教育联盟是根植于德城区北部片区的小学教研共同体,由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天衢东路小学等9所学校组成,“我们建立了学科试题库,组织名师送教助教活动,安排新教师到老校跟岗学习,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联盟中心校湖滨北路小学校长马瑞娟说。德城区现有中小学51所,以片区为单位,形成了7个教育联盟,共商共研共促教育教学工作。目前,各教育联盟已经进入2.0发展阶段,形成校际互动、教师互动、中心辐射、以强带弱的联片教研机制。互助领域跳出教师培训、课例研讨等常规“教研圈”,扩展至支教交流、名师驻校、教学模式、命题设计等方面,定期组织学生统一检测、统一分析,通过纵横比较来查找问题、总结经验,进一步丰富教研内容,实现强弱互补、资源共享、交互引领、双赢共好。作为德城教育飞速发展的另一项“法宝”,“集团化办学”亦功不可没。自2018年启动以来,德城区持续深化教育配套综合改革,既通过名校牵头、课程共建、教研一体等方式,发挥优质学校带动作用,又出台师资专项政策,为学校发展配备“发动机”,带动区域教育快速发展。目前,德城区已有五中、九中、十中、实验小学、湖滨北路小学、第三实验小学、德州学院附属小学等7所学校实施“集团化办学”。“我区学校自‘组团发展’以来,实现了三大转变,由规模拓展向质量提升转变,由硬件建设向内涵发展转变,由孩子们‘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底,全区启动中小学改造提升工程,坚持扩资源和提质量“双向”攻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千方百计建学校、增学位、扩场地,计划利用四年时间新建、扩建中小学24所,努力把每一所学校都办成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当、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办学格局,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
五育+特色 “一校一品”育新人
2022年,德城区中考成绩综合排名遥遥领先,稳居全市第一。早在年初,区教体局就提出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课堂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提升的“三年目标”,为发展指明了方向。教体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立足“五项行动”,在任务推进中,加强“领悟力、执行力、落实力、创新力”,切实提升中心城区教育首位度;在工作作风上,践行“严真细实快”,凝聚干事创业强大力量;在行为管理上,规范学生“十二项行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课堂教学上,打造生本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作业批改上,落实“四精四必四严四清”要求,奋力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智育突出,德城区德育工作也亮点纷呈。学期初,全区中小学全面开展“文明安全纪律学习”规范月活动,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组织“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大赛、文明校园创建等活动,分学段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打造“一校一特色”德育品牌。德州十二中、东风东路小学、湖滨北路小学获评第一批山东省绿色学校。北园小学、区第三实验小学德育工作获评全省优秀。实验小学、德州十中被推荐参选全省依法治校改革试点校。今年6月,黄河涯镇第一中学获评山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学校。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特色体育名城”的主战场,德城区还大力开展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并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各学校依托校情,开设了篮球、足球、民乐、书法等多种课程,组织校园读书节、劳动节等各类活动,努力实现“一生一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健康的体魄,有创造美的能力。全区建设有全国足球特色学校14所、篮球特色学校2所、排球特色学校1所、冰雪特色学校1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8所,市级体育特色试点学校6所。在全市中小学生体育联赛中,德城田径、篮球、足球、游泳等多个项目获得冠军。德城区少儿竞技体育学校荣获“山东体育强省建设先进集体 ”称号。
双减+双增 “小切口”促大改革
5月27日,德州学院附属小学操场上,同学们分别用口琴、葫芦丝、竖笛等乐器演奏,《山谷回音真好听》《春天来了》等优美的曲声在校园回荡。学生们班班有特色、人人会乐器的背后,是德州学院附属小学对美育教育的重视。德城区在推进“双减”的同时推动“双增”,以“小切口”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大改革”,为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构建良好教育秩序,维护良好教育生态。一方面,学校在减轻校内课业负担后,在课程安排和课后延时服务中增加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开设自主实践类、传统艺术类和体育活动类等百余门活动课程,帮助学生培养强健的体魄,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与艺术素养。石芦街小学、陈庄小学、德州十中等学校的书法、跳绳、舞蹈、拼装、器乐、地方戏等特色社团,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目前,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率达到100%,惠及学生57898人。另一方面,全区持续加强高效课堂建设,落实“以学为主、先学后教”教学理念,深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构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问题设计为关键、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探究合作为核心、以展示交流为特征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此外,德城区还加强对作业的提质控量增效,健全作业设计、布置、完成、批改、分析、讲评“六位一体”循环系统。将作业设计、作业布置纳入教研体系,组织互动式研讨、参与式培训、讲评式比赛等,开展作业总量调控、作业分层设计、探究性作业布置、作业批改评价方式等主题研究,真正发挥好作业的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在全市作业设计大赛中,德城区11个学科的作业设计获得一等奖。假期期间,“德城教育”微信公众号公布了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区教体局坚持日常巡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开展拉网式巡查检查,通过扎实有效的清理整治,切实净化校外培训环境,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普惠+提质 幼儿享有优质教育
九月的午后暖洋洋的。午饭后,北园幼儿园的孩子们有的在室外玩游戏,有的在室内听故事。作为政府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受益者,北园幼儿园投入338万元,园所面貌焕然一新,有效缓解了辖区内百姓子女入园难题。近年来,德城区上紧优质普惠“发条”,以提升公办率、课程游戏化、幼小科学衔接等为抓手,全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实现百姓幼有所育、幼有善育的美好期盼。2021年以来,德城区规划新建14所公办幼儿园,总投资1.9亿元,总建设面积5.05万平方米,计划增加学位3870个。通过加大财政对普惠性民办园的奖补力度,全区幼儿园普惠率达到85%。居家附近就有优质幼儿园,也极大地提升了家长们的幸福指数。幼儿园的发展,核心是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德城区严格落实幼儿园园长、教师从业资格准入规定,切实保障教师队伍质量。同时,依托区直机关幼儿园,成立“德城区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先后培训幼儿园园长、教师2000余人次。另外,聘请公办幼儿园优秀教师,成立学前教育教研组,分片区、设责任区,通过集体教研、听评课、送课到园、下园指导等方式,对各责任区进行教研指导,全区幼儿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2021年起,德城区以“区直机关幼儿园—实验小学”“市直机关幼儿园—东风东路小学”“妇儿中心幼儿园—湖滨北路小学”等幼儿园、小学为试点,园校同步,建立幼小衔接课程资源体系,帮助幼儿快速适应入学后的新环境。通过试点带动、整体推进,全区幼儿园将生活能力的培养渗透于三年保教工作的全过程,引导幼儿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多途径积累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循序渐进地做好入学准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总目标,争分夺秒提质量,时不我待抓工程,落实责任守安全,攻坚克难促发展,努力答好‘教育答卷’,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洪鑫表示。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