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城区全链条粮食损失调查评估报告
来源:德城区发改局 发布时间:2024-01-26

一、全链条粮食损失调查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德城区全链条节粮减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高度重视调查评估工作,根据调查评估测算办法,对调查任务进行了分解,由农业农村局、供销社负责农户储粮损失调查;粮食和储备局城区分局负责粮库储粮损耗调查,小麦、玉米加工企业粮食损耗情况调查;交通运输局负责交通运输环节粮食损耗调查;商务局、市场监管局、机关服务中心、发改局负责消费环节各项损耗调查。

二、全链条粮食损失调查评估数据情况

(一)农户储粮损失调查

结合我区是近郊型农业,农户基本不存粮的实际情况,采取3种形式进行调查。一是通过镇街掌握的数据上报,二是通过填报问卷的方式进行抽查,三是农技人员下村到户亲自上门调查,综合三种调查结果再得出评估结论。从抽样调查结果看,小麦损失率1%,玉米损失率在4%左右。农户储粮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主要和品种、储粮设施、种植主体有关,通过调查发现玉米的损失较高,小麦较少;种植大户损失较少,农户较多。

(二)粮库储粮损耗调查

调查样本为德州市第五粮油储备库有限公司,库点完好仓容共29889吨,储粮方式为平房仓。2023年小麦入库5000吨,出库4934.9吨,储存时间36个月,损耗量65.1吨,年均损耗量21.7吨,损耗率1.3%,年均损耗率0.43%。2023年玉米入库22387.1吨,出库22426.9吨,储存时间6个月,由于玉米储存时间短,储存环境良好,且没有开仓通风,玉米水分流失少,因此损耗忽略不计。

(三)交通运输环节粮食损耗调查

选取运粮企业的两条跨省线路,两条市内线路进行调查评估,样本为德州佳伟车队、德州和缘运输公司两家典型企业,有跨省运输及市内运输,主要运输小麦、玉米两个品种,具有典型性。通过公司两辆车辆为样本,调查线路、运输吨数、损耗量,计算得出数据,得出粮食运输损耗基本在0.1%。

(四)小麦粉、玉米深加工企业粮食损耗情况调查

小麦粉加工企业选取中粮面业(德州)有限公司和益海嘉里(德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其中:中粮面业(德州)有限公司企业粮食加工规模15万吨/年,日加工原粮600吨,日产出面粉465吨,日产出副产物147吨,其中麸皮109.8吨,次粉36吨,其他副产物1.2吨。副产物人不可食用,副产物综合利用量0,综合利用率1.02%,可食用利用率77.5%。、益海嘉里(德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企业粮食加工规模78万吨/年,日加工原粮2700吨,日产出面粉2147.31吨,日产出副产物552.69吨,其中麸皮405吨,次粉108吨,其他副产物39.69吨。副产物人不可食用,副产物综合利用量0,综合利用率100%,可食用利用率79.53%。

因辖区内没有玉米深加工企业,因此不做调查。

(五)消费环节酒店宴席、桌餐食物损失调查

为确保调查结果具有准确,选取酒店宴席和桌餐较有均衡、规模大、小两家酒店做为调查样本开展。其中规模较大的酒店宴席平均250桌/周,倾倒饭菜干重比例45.9%,损耗率%4.59;桌餐倾倒饭菜干重比例48.01%,损耗率%4.57%。规模较小的酒店宴席平均9桌/周,倾倒饭菜干重比例46.6%,损耗率%3.64;桌餐倾倒饭菜干重比例42.53%,损耗率%3.47%。比调查结果看,酒店规模大,损耗率会略上升,宴席较桌餐浪费严重。

(六)消费环节单位食堂食物损失调查

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在机关食堂中推行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系数测算软件光盘助手,要求机关食堂每餐对厨余垃圾数量进行称重,沥干之后记录干重,并对干厨余垃圾使用光盘助手,去除不可食用厨余垃圾,测算食品浪费系数。通过推行光盘助手可得知机关食堂每餐倾倒饭菜总量、倾倒饭菜干重比例、倾倒饭菜干重与损耗率。经调查,德城区政务中心食堂原食材总量为110kg,倾倒饭菜总量为8.5kg,倾倒饭菜干重比例为65%,倾倒饭菜干重为5.5kg,损耗率为5%。

(七)消费环节学校食堂食物损失调查

德城区现有义务教育学校51所,其中中学10所、小学39所、九年一贯制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8.18万人。现城区中小学午餐午休服务已实现全覆盖,午餐午休人数5411人。39所小学餐食由德州百悦万喜央厨统一配餐配送。故选取两个乡镇的中学做为调查样本,调查结果为原食材总量为1350kg,倾倒饭菜总量为109kg,倾倒饭菜干重比例为42.6%%,倾倒饭菜干重为46.45kg,损耗率为3.44%。

(八)消费环节家庭食物损失浪费调查

家庭食物损失浪费选取两个社区5户居民开展抽样调查评估。5户居民一周采购食材累计32千克,浪费饭菜干重2.3千克,损失率约7%。此外,利用微信小程序开展网上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家庭人口数3人的占57.1%,4人的占28.6%,损失率约6.4%,食物浪费的主要因素为采购食材数量过多和食材质量问题。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