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市级民生实事2月份完成情况
来源: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3-03

(一)“六床联动”试点呵护失能失智老人

任务目标: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长短期托养、康复护理等服务,解决失能失智老人家庭“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生活困境,为70个家庭减轻照护压力。2025年年底,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由73%提高到75%,全区新增护理型床位150张,护理型床位总数达到1591张。

完成情况:按计划推进。一是截至2月底,全区各养老机构新收住失能失智老人29位。二是对德城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由新湖南小学改建)、运河养老院、财鑫康养中心兴文中心养老项目进行实地督导,督促各项目加快施工进度;同时,督促各养老机构启动护理床位更新工作。

(二)护航孤困儿童健康成长

任务目标:实施孤儿助学项目,为符合条件的孤儿按每人每学年1万元标准发放助学金。配合市民政局做好“护佑健康”项目,为符合条件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重点困境儿童购买重大疾病保险。

完成情况:按计划推进。一是为6名符合“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的儿童发放助学金(三类孤困儿童,每人每月1000元标准,每年发放10个月),2月份共计发放6000元。二是加强孤儿动态管理,收集纳入“助学工程”孤儿在校就读证明,跟踪孤儿继续就学情况。与市民政局对接,确认“护佑健康”投保孤困儿童名单,筹备后续购买重疾险相关工作。

(三)促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和残疾人“社区微业”就业

任务目标:为240名符合条件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康复救助服务。开展技能培训和服务帮扶,通过“社区微业”等多种形式,2025年年底,全区残疾人新增就业107人。

完成情况:按计划推进。一是深入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不断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管理,确保残疾康复救助服务有序开展。今年以来累计为34名儿童提供基本康复救助服务。二是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通过上门走访、电话沟通、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基层摸查援助对象情况;同时,采取线下线上招聘会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多频次、全方位宣传,营造积极的就业创业氛围,搭建求职者和企业的沟通桥梁。截至2月底,举办线下大型招聘会两场,100余名残疾人达成就业意向,2人现场签约。

(四)关心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和视力防护

任务目标: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设置区级“守护成长”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站,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组织开展心理疏导活动,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开齐开足体育课程,保障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校内不少于1小时,落实“六个一”近视防控要求,每学期组织2次视力筛查,为全区中小学生建立视力健康档案。改善中小学校照明环境,完成5—7年级17所学校、187间教室护眼灯配备,实现全区1—7年级教室护眼灯全覆盖,2025年年底,义务教育阶段教室护眼灯配备率达到85%。

完成情况:按计划推进。一是筹备设置区级“守护成长”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站。二是已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公示制度。全区39所小学全部实现“15分钟”小课间活动,将原来的“课间10分钟”变为“活力一刻钟”,在保证学生到校时间、放学时间、上下午大课间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弹性调整”自习课时,腾出时间补充至小课间,保障总课时不增加。开展多样化、个性化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切实做好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监测,杜绝“说教课”和“不出汗”的体育课。常态化开展每日2次眼保健操和视力健康教育。三是向全区5—7年级护眼灯未全覆盖的17所学校下达目标任务,督促学校利用周末及节假日,分批开展护眼灯安装工作,建立周调度机制,实时掌握实施进度。

(五)打造乡村“15分钟健康服务圈”

任务目标: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村卫生室78所,打造1家特色专科卫生院;强化乡村医师技能培训,培训乡村医生500人次以上,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完成情况:按计划推进。已完成全区78家薄弱村卫生室情况摸底调查,了解改造需求,分批次制定改造清单;已组织全体乡村医生开展个人自学线上培训活动。

(六)保障企业劳动者职业健康和职业安全权益

任务目标:筛选确定20家中小微企业开展职业健康管理帮扶,从源头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落实市级要求,面向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建立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由平台企业按订单量为劳动者缴费,覆盖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等平台企业劳动者。

完成情况:按计划推进。一是以区疾控中心(区卫生监督所)为主体,组建帮扶专家团队,鼓励第三方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强化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技术支持力量。确定20家中小微企业帮扶名单,根据辖区内行业特点,选择职业健康基础薄弱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帮扶对象,建立帮扶名单。二是关于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经与市人社局沟通,上级单位正在修订相关制度,待制度出台后,按照上级规范文件执行落实。

(七)开展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和适龄女孩HPV疫苗免费接种

任务目标:为适龄妇女提供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服务,促进“两癌”早诊早治,适龄妇女“两癌”检查目标人群不少于7335人;按照自愿原则,开展适龄女孩国产二价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免费接种,促进女性健康。

完成情况:按计划推进。已完成适龄妇女“两癌”检查569人;计划4月份开始,对2024年已完成免费HPV疫苗接种并且距离第2剂次HPV疫苗接种时间间隔已满6个月以上的适龄女孩开展集中接种。

(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扩面惠民

任务目标:推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扩大至全区,引导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在“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的基础上,采取定额补助、群体倾斜、多缴多补、托底激励等多种补助形式,对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予以补助,增加居民个人账户积累,稳步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各镇(街)均不少于3个村(社区),2025年覆盖20个村(社区)以上。

完成情况:按计划推进。截至2月底,我区7个镇街共确定4个试点社区(村),分别是运河街道五二村、天衢街道肖何庄、新华街道大刘庄、二屯镇东北街。2025年1月,二屯镇东北街已率先完成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工作。

(九)项目化技能培训促农民工就业增收

任务目标:落实市级工作部署,面向返乡农民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重点群体,围绕智能制造、康养照护、直播电商等重点领域,实施“岗位需求+技能培训+就业推荐”项目化培训模式,开展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完成情况:按计划推进。截至2月底,依托镇街三级就业服务体系,通过拨打电话、发放问卷等形式,共计对全区53家用人单位、1051名劳动者进行了培训需求调查,通过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需求汇总梳理,形成了初步的培训清单,下一步,根据培训清单,按规定和程序遴选培训机构,对农民工开展培训。

(十)特色公益岗扩容提质

任务目标:落实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2025年全区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640个,其中城镇300个、乡村340个。

完成情况:按计划推进。经对接市人社局,确认2025年全市公岗任务数将下调,调整后的指标尚未下达。下一步,将对全区镇街和部门开展调查摸底,确保按要求完成时序进度。

(十一)巾帼家政进社区

任务目标:在全区选取30个社区建设巾帼家政服务站点,开展家政服务技能培训150场次,提供收纳师、养老护理员、育婴员等“妈妈岗”就业岗位1500个,帮助广大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完成情况:按计划推进。截至2月底,家政进社区建设数量3个,开展家政服务技能培训15场次,累计提供“妈妈岗”就业岗位150个。

(十二)全面深化“红色物业”建设

任务目标:加强物业企业党组织双向培养,配齐配强力量;大力扶持骨干企业,打造服务面积超50万平方米的规模物业服务企业8家以上;发挥街道组织作用,推动综合执法进小区;倒排15个历史遗留问题多、物业投诉量大的“问题”小区,由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帮包化解,开展集中整治。

完成情况:按计划推进。一是下达全面深化“红色物业”建设工作落实进度图,明确各街道、各部门相关职责。二是完善15个历史遗留问题小区清单,逐一确定党政领导班子帮包明细。

(十三)持续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

任务目标:继续加大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力度,开展相关政策效果评估,推进政策延续完善;推动符合条件的既有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进一步发挥基层治理作用,加强进社区(小区)宣传引导,通过居民议事协商等形式提升居民加装电梯意愿。2025年年底,新增建设电梯20部以上。

完成情况:按计划推进。组织召开全区电梯更新改造推进座谈会,确定80部老旧电梯更新项目,积极申请超长期国债;新启动既有住宅电梯加装2部。

(十四)推广电动自行车“满电回家”

任务目标:推动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具备建设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新增充电端口,既有住宅小区能建尽建;新建住宅小区按不小于1.5车位/户配建非机动车停车位;推动公共场所电动自行车换电设施建设试点工作,推动换电柜建设。2025年年底,全区新增充电端口1.39万个以上。

完成情况:按计划推进。组织各街道对辖区内既有住宅小区充电设施缺口情况进行摸排,正在梳理形成应建设任务清单;截至2月底,既有住宅小区新增充电端口1412个。

(十五)持续推动用电自管小区供电改造

任务目标:持续推动用电自管小区供电设施改造,2024年已开工项目接续实施,2025年6月底前完工;2025年新开工20个小区,惠及群众4571户。

完成情况:按计划推进。一是2024年度未完工供电改造小区已分批进场复工。二是对纳入2025年度供电改造的小区进行逐一现场调查摸排,形成“一小区一册”初步评估报告。

(十六)推行“驾考一体化”便民服务

任务目标:以数字化赋能为支撑,通过构建“线上+线下”双向联动机制和服务监管体系,打造机动车驾驶学员培训、考试、拿证全过程、全链条、全周期学考一体化服务品牌。2025年6月底前,建成机动车驾驶证学考一体化服务平台,选取2个管理规范的驾培机构开展试点。2025年年底,在全区13所驾校全部完成服务升级,惠及学员考生3500人以上,人均减少培训考试费用200元。

完成情况:按计划推进。启动“驾考一体化”服务方案调研制定工作,研究服务平台框架搭建,开展实地考察学习,借鉴外地驾考一件事经验。

(十七)持续实施通信信号“升格清盲”行动

任务目标:以信号覆盖弱的居民小区地下车库、农村偏远地区的居民用户为重点,2025年新提升20个小区地下车库通信信号质量,覆盖面积28万平方米,在1个自然村新建电信普遍服务基站1处,实现5G网络深度覆盖。

完成情况:按计划推进。截至2月底,新提升3个小区地下车库通信信号质量,覆盖面积4万平方米。

(十八)活跃基层群众文体生活

任务目标:组织100场全民艺术普及公益培训;区、镇街、村居三级联动,举办500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邀请市直院团精品剧目走进德城剧场惠民演出5场;“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活动实现全区行政村100%全覆盖。落实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标准,推动五环体育馆免费向社会开放,更好地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举办“村BA”、“村乒”等形式的篮球、乒乓球、象棋+特色体育项目赛事420场次以上。

完成情况:按计划推进。一是1—2月份,全区共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公益培训4场;依托区、镇街、村居三级联动,已累计举办115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邀请市直院团精品剧目走进德城剧场惠民演出正在筹备中。二是五环体育馆已免费向社会开放,开放时间分别为夏季:6:00—11:30、14:00—21:00,冬季:6:30—11:30,14:00—21:00。三是2月11日,举办2025“天元杯”德城区围棋精英赛。另外,计划3月14—16日在二屯镇馨苑村举办第二届“村BA”三人制篮球比赛,目前通知已下发,比赛场地已安排完成,正在编排赛事规程。

(十九)实施“法援惠民生”行动

任务目标:关注和回应特殊群体法律需求,面向妇女、残疾人、未成年人、退役军人、老年人、农民工等群体开展专项维权活动,帮助困难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全年为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400件。

完成情况:按计划推进。截至2月底,全区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75件,其中,民事74件、刑事27件、认罪认罚74件。受理的案件中,涉及妇女32件、农民工26件、老年人19件、未成年9件、残疾人1件。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