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诚”上下功夫,在“易”上求突破德城区擦亮“诚易办”政务服务品牌
来源:德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发布时间:2022-12-06
德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履职尽责、服务发展的重要抓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群众为大、服务为本”工作理念,围绕“放管服”改革主线,着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诚易办”政务服务品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当好“首善之区”建设的“店小二”“服务员”。
一、通过服务融合赋能,帮扶企业更显“诚”意。
(一)创新“直播+政务”。在全市率先推行“直播+政务”模式,抽调15名年轻骨干,组建政务“主播团”。梳理50项高频事项开展抖音线上直播。上线政务“微课堂”,录制短视频78个,对审批流程、惠企政策进行详细讲解。该做法被省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看山东”公众号刊发,在全省推广;
(二)深化“帮办+政务”。创新“1+2+3”帮办代办服务机制,成立全国首个县级“无差别”帮办代办中心,累计为企业和项目提供帮办代办服务2万余次,荣获“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案例”。探索首席服务官制度,推出55名首席服务官,“一对一”为企业、项目提供审批服务,该经验做法被山东新闻频道播出报道;
(三)首推“云上+政务”。首推“打捆审批”“线上云评审”模式,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增效,实现“无接触”“零跑腿”。将两个项目的多个手续捆绑审批,从企业审批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减少审批材料,优化审批流程,整合项目审批的重复环节,实现“打捆审批”,提高审批效能。同时推出“线上云评审”,将项目审批专家评审现场会搬到线上,通过视频会议方式开展专家评审会,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审批服务不断档、审批质量有保障。
二、通过数据融合赋能,群众办事更加简“易”。
(一)“信易批”快办。升级“信用+承诺+容缺”三联动极速办审批模式,全省率先打造“承诺代证·极速审批”体系,首批10大类83项区级事项实现承诺即入,在风险可控和基本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只需信用承诺即可开工或经营,助力企业实现信用财富转换;
(二)“集成式”好办。以“减、并”为原则,优化“场景体验”,深化“双全双百”工程,新增9个“一件事”全部实现集成服务。全市率先实行“批量”申请、“批量”审核、“批量”办理、逐一发证“批发办”改革新模式,相关经验被《大众日报》刊登推广;
(三)“云踏勘”智慧办。在全市首创智慧云踏勘平台,将审批现场踏勘环节从线下全部搬到线上,实现审批事项线上预审、远程踏勘、远程网签等功能,把“只跑一次”变“一次也不跑”,大大减少行政成本,提高踏勘效率50%以上,该经验做法成功入选省级新型智慧城市特色优秀案例。
三、通过综合集成赋能,政务服务快“办”快成。
(一)全过程“极简易办”。打造无实体卡证大厅,累计归集证照批文26882个,归集质量居全市首位。加快建设“无证明城市”,实现39类常用证照“免提交”,75个常用证照在线调用,推动“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转变;
(二)全方位“跨域通办”。与10省27市210个县区达成通办联盟,签署15份通办联盟协议,通过“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方式,打造政务服务一体化通办新模式;
(三)全覆盖“就近可办”。推动5大项23类事项的审批权限下放至7个镇街、26个社区,实现“家门口办理”。与万达广场、银座商城签订“政商合作”战略合作协议,设置3个“政务便民服务点”,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可办和多点可办。
通过打造“诚易办”政务服务品牌,切实推动实现了审批流程最优、办理环节最少。企业新设套餐化服务由改革前的用时3天压缩到只需0.5天,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实现“量身定制”。今年1-9月份,德城区新增市场主体10260家,居全市首位;全市首推的“首席服务官”制度中将2022年春季集中开工的21个重点项目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在加强同企业联系的同时,帮助企业解决在项目立项(核准、备案)、施工许可证等业务办理时遇到的问题,并提供一对一的帮办代办服务,收到企业和群众锦旗百余面。德城区“软硬兼施”全面优化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招商引资、加快项目落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品牌效应正在显现。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文内容